環保新潮流-水庫淤泥科技製陶 點泥成金

[記者許沐/新北市報導]和協陶瓷器有限公司成立于民國68年的資深公司,負責人林金德,一輩子在地經營,生產製造批發行銷績效良好的廠商。2004年起心動念,建構“弘鶯陶”計畫,1,人才培育(籌辦鶯陶實驗大學)。2,產學合作(鶯歌工商學校,醒吾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德霖科技大學,中華大學,台北商業大學,清華大學)。3,新象圈營造(鶯歌陶瓷工藝園區)是第一個成功案例。4,庫泥燒研發(策劃庫泥處理示範場),(全國首創庫泥燒科技之陶)

弘鶯陶近日宣布2025年度的規劃,特別推出庫泥燒科技製陶創新研發暨推展計畫。此計畫旨在推動庫泥燒材料應用列印科技製陶創作,除了倡導循環經濟概念外,更強調對台灣文創陶的支持。藉由發揮在地特色的鶯陶泥土,計畫中還包含舉辦鶯陶獎的選拔活動,以鼓勵更多優秀的創新創意作品。這不僅為創作者提供曝光的機會,更有商機媒合的平台,希望能引領鶯歌陶瓷產業轉型為陶瓷文化創意產業。

計畫中的另一重要步驟是透過師資培訓課程,培養各地的科技製陶老師,使他們成為開班招生的引領者。這樣的老師和學生組成的推廣團隊,將在當地推廣庫泥燒材料應用的理念。弘鶯陶期望這項計畫能在全台各地文創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促使庫泥燒材料應用在科技製陶領域的快速發展。

新北市鶯歌工商結合科技與陶藝創新,研發出「庫泥燒科技製陶」創意課程,以石門水庫淤泥為材料,運用陶瓷工程技術點泥成金,將傳統製陶工藝結合3D列印,打造兼具環保與創意多樣性的陶藝作品,展現鶯歌地方產業特色魅力與環境永續理念。

教育局日前舉辦「庫泥燒科技製陶-陶瓷3D列印」產學合作,發表跨界攜手鶯歌工藝園區推廣協會、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龍華科技大學及長安國小合作,共同發展台灣陶藝技術,本次研發的庫泥燒科技製陶,打破傳統陶土的迷思,運用長期沉積於石門水庫的無用淤泥為素材,轉化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在地原生特色陶土,同時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循環經濟概念。

鶯歌工商攜手鶯歌工藝園區推廣協會、龍華科大USR中心共同規畫全國首創將水庫淤泥透過陶瓷3D列印製成創意商品,並開設高二校訂選修「陶瓷多元成形技法實習」。課程内容學習繪製多肉植物花器,設計出幾何與曲面優美的線條造型花器、及實用的幾何造型咖啡杯套組、展現學生活潑新創意。

「庫泥燒」推手鶯歌工藝園區推廣協會林金德理事長表示,透過科技製陶的應用,改變傳統捏陶的繁瑣過程,為地方產業注入科技活力希望藉此吸引年輕人投入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行列。

「庫泥燒科技製陶-陶瓷3D列印」用機械代替雙手捏製陶藝作品,解決需要開發模具才能大量生產的問題。鶯歌工商陶工科三年級學生吳彥霖分享,「庫泥燒科技製陶-陶瓷3D列印」可以製作形狀或角度、花紋更刁鑽的作品,對作品的完成有很大的輔助效果。二年級學生蕭宛萱、張向容分享,課程新穎有趣,成品約15到40分鐘即可完成。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長期透過產官學緊密合作,將產業需求融入課程,為學生打造跨領域學習平台,今年暑假期間,鶯歌工商及長安國小將辦理6場陶瓷3D列印育樂營及5場教師研習,從國中小職業試探、高中階段培養專業技術、科大及產業深化專業及就業力,一貫化培育頂尖人才,同時關注環境議題,成為具備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的新世代職人。